分子式: | Pb |
分子量: | 207.2 |
有害物成分: | 铅 |
健康危害: | 损害造血、神经、消化系统及肾脏。职业中毒主要为慢性。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、周围神经病(以运动功能受累较明显),重者出现铅中毒性脑病。消化系统表现有齿龈铅线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腹胀、腹泻或便秘,腹绞痛见于中等及较重病例。造血系统损害出现卟啉代谢障碍、贫血等。短时接触大剂量可发生急性或亚急性铅中毒,表现类似重症慢性铅中毒。 |
环境危害: |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,对水体、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。 |
燃爆危险: | 本品可燃。 |
皮肤接触: | 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流动清水冲洗。 |
眼睛接触: | 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。就医。 |
吸入: |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 |
食入: | 饮足量温水,催吐。洗胃,导泄。就医。 |
危险特性: | 粉体在受热、遇明火或接触氧化剂时会引起燃烧爆炸。 |
有害燃烧产物: | 氧化铅。 |
灭火方法: |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、穿全身消防服,在上风向灭火。灭火剂:干粉、砂土。 |
应急处理: | 隔离泄漏污染区,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(全面罩),穿防毒服。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、洁净、有盖的容器中。若大量泄漏,用塑料布、帆布覆盖。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 |
操作注意事项: |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,戴乳胶手套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。避免产生粉尘。避免与酸类接触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。 |
储存注意事项: | 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应与酸类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 |
中国MAC(mg/m3): | 0.03[烟],0.05[尘] |
前苏联MAC(mg/m3): | 0.01,0.007[班平均] |
TLVTN: | ACGIH 0.05mg/m3[粉尘和烟] |
TLVWN: | 未制订标准 |
监测方法: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;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;四(对磺基苯)卟啉分光光度法;双硫腙比色法 |
工程控制: |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,但需防止烟尘危害。 |
呼吸系统防护: |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,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。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,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。 |
眼睛防护: |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 |
身体防护: |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。 |
手防护: | 戴乳胶手套。 |
其他防护: |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、进食和饮水。工作完毕,淋浴更衣。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 |
主要成分: | 纯品 |
外观与性状: | 灰白色质软的粉末, 切削面有光泽, 延性弱, 展性强。 |
熔点(℃): | 327 |
沸点(℃): | 1620 |
相对密度(水=1): | 11.34(20℃) |
饱和蒸气压(kPa): | 0.13(970℃) |
临界温度(℃): | 无意义 |
临界压力(MPa): | 无意义 |
引燃温度(℃): | 790(粉) |
溶解性: | 不溶于水,溶于硝酸、热浓硫酸、碱液,不溶于稀盐酸。 |
主要用途: | 主要用作电缆、蓄电池、铅冶炼、废杂铜冶炼、印刷、焊锡等。 |
禁配物: | 强酸。 |
急性毒性: | LD50:无资料
LC50:无资料 |
生态毒理毒性: | 水中浓度 0.1mg/L时,水体的生化自净能力受抑制,浓度 1mg/L时,使BOD5降低 23%。 |
其它有害作用: | 水中嗅觉阈浓度: 水中铅浓度 2mg/L时,有金属味。 |
废弃处置方法: | 若可能,回收使用。 |
包装类别: | Z01 |
包装方法: | 无资料。 |
运输注意事项: |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,装载应稳妥。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、不倒塌、不坠落、不损坏。严禁与酸类等混装混运。运输途中应防曝晒、雨淋,防高温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