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化工原料网! [登录] [免费注册]
化工原料网
位置:首页 > 品牌 > 百灵威科技 > 紫铆因

Butein

紫铆因

品牌
J&K
CAS
487-52-5
货号
970688
规格纯度
99%, 是植物多酚, 作为一个特定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
参考价格
522 *本价格含增值税费
促销
服务
  • 原厂保证
  • 包邮
  • 增值税票
数量
-+
产品名称:
487-52-5
Butein
紫铆因
产品介绍:

基本信息

分子式C15H12O5
分子量272.25
MDL编码MFCD00017300
存储条件Freezer -20℃

产品描述

Butein,一种从漆树中分离的植物多酚,可以抑制酪氨酸激酶,NF-κB,STAT3和EGFR活化。

靶点(IC50 & Targe)

EGFR,

体外研究

Butein抑制了小鼠脾细胞中EGFR诱导的表皮生长因子的自磷酸化水平,并也能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60 c-src,IC50为65 μM。抑制是竞争性对ATP和非竞争性对磷酸受体,聚(谷氨酸,丙氨酸,酪氨酸)6:3:1为EGF受体酪氨酸激酶。与此相反,Butein非显著性的抑制了丝氨酸-和苏氨酸-特异性蛋白激酶如PKC或PKA的活性。[1] Butein通过179位半胱氨酸残基直接抑制IκBα激酶β抑制核因子(NF)-κB和NF-κB的基因表达。[2] Butein(10μM)抑制了90%以上的iNOS和COX-2的表达,以及LPS刺激的RAW 264.7细胞的亚硝酸盐和TNF-α的产生。Butein(10μM)抑制LPS-诱导的DNA结合NF-κB活性,它是通过抑制抑制因子-κB的降解和ERK1 /2 MAP激酶的磷酸化,以及增加骨桥蛋白结合VB3受体。[3] Butein(20μM)治疗诱导的膀胱癌细胞BLS(M)从细长形态形态学变化到圆形上皮样细胞,伴有波形蛋白的下调,以及和未经处理的对照细胞相比获得的E-钙粘蛋白,表现间充质的逆转样表型。 Butein(20 μM)通过ERK1 / 2和NF-κB信号传导途径抑制BLS(M)的细胞的运动和侵袭能力,并恢复EMT样表型诱导的TNF-α。[4] 在HepG2细胞中,Butein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STAT3的组成性活化,50 μM产生了最大的抑制,通过上游激酶的c-Src和JAK2的抑制作用介导。在SNU-387细胞中,Butein(50 μM)也可完全抑制IL-6诱导的STAT3磷酸化。Butein下调细胞周期蛋白D1和Bcl-2,Bcl-xL的,存活素和VEGF,STAT3活化的标志物的表达。Butein(50μM)显著提高阿霉素的细胞凋亡作用,阿霉素从18%到55%,紫杉醇从15%到42%。[5] Butein是作为对脂质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一个强大的抗氧化剂。 Butein抑制大鼠脑匀浆中铁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,IC 50是3.3 μM。Butein是降低稳定自由基二苯基-2-苦基苯肼(DPPH)的有效α-生育酚,IC0.2是9.2 μM。Butein也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,IC 50为5.9 μM。Butein食腐的过氧自由基从2,2 - 偶氮二(2 - 脒基丙烷)二盐酸盐(AAPH)在水相获得。此外,Butein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人低密度脂蛋白(LDL)的铜催化氧化。Butein是铁和铜离子的螯合剂。[6]

体内研究

与玉米油处理过的对照组相比,Butein在2毫克/千克时诱导了显著的肝癌肿瘤生长抑制。在第22天首次治疗后尸检时,和对照组(8.46)相比,肿瘤生长在Butein治疗组中降低超过2倍(平均肿瘤相关负担,3.90),这和在肝癌肿瘤组织中降低的组成型磷酸化STAT3(9%和对照组的81%),Bcl-2水平(26%和对照组的96%),增加的caspase-3的水平(98%和对照组的21%)相关联。

激酶实验

细胞实验 Cell lines: 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 Concentrations: ~50 μM Incubation Time: 1 天 Method: 将细胞(5×103/mL)一式三份孵育在96孔板中,在37℃条件下不同的时间间隔加入或不加入指定浓度的Butein。 此后,20微升的MTT溶液(5毫克/毫升在PBS中)加入到每个孔中。有2小时的孵育在37℃后,加入0.1 mL的裂解缓冲液(20%SDS,50%二甲基甲酰胺)溶液中加入,在37℃孵育过夜,然后在570 nm处的光密度是通过读板器测定 (Only for Reference) 动物实验 Animal Models: 人肝癌移植瘤HepG2细胞 Formulation: 200 μL玉米油 Dosages: 2 毫克/千克 Administration: 腹膜内注射,每周5个剂量,连续3周 (Only for Reference) 参考文献 [1] Yang EB, et al.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, 1998, 17, 245(2), 435-438. [2] Pandey MK, et al. J Biol Chem, 2007, 282(24), 17340-17350. [3] Lee SH, et al.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, 2004 , 323(1), 125-132. [4] Zhang L, et al. FEBS Lett, 2008, 582(13), 1821-1828. [5] Rajendran P, et al. Clin Cancer Res, 2011, 17(6), 1425-1439. [6] Cheng ZJ, et al. Biochim Biophys Acta, 1998, 1392(2-3), 291-299. [7] Lee SH, et al. Planta Med, 2003, 69(11), 990-994.

安全信息

图形或危害标志
提示语Warning
危险说明H302
H410
防范说明P264
P270
P273
P301+P312
P330
P391
P501
UN号码3077
危险分类9
包装等级III

百灵威科技

推荐产品